尼龍材料以其優(yōu)異的耐熱性、高介電絕緣性、柔韌性和耐彎折性能,成為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結構部件和電氣系統的理想選擇。與此同時,隨著電子電氣產品的日益小型化、集成化和高性能化,尼龍材料也因其良好的絕緣性能、尺寸穩(wěn)定性和加工性能,在電子電氣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從,尼龍的研發(fā)趨勢日益多元化,近年來,國外眾多企業(yè)紛紛加大研發(fā)投入,致力于推出創(chuàng)新尼龍產品。
以下盤點了2024年巴斯夫、贏創(chuàng)、旭化成、阿科瑪、塞拉尼斯等9家國際化工巨頭企業(yè)推出的20余款尼龍新品:
2024年11月28日,巴斯夫公司宣布推出PA/PPA共混物新品Ultramid? T7000,該材料填補了PA66與PPA之間的性能空白,可作為結構部件中的優(yōu)質金屬替代品。Ultramid? T7000結合了聚酰胺(PA)與聚鄰苯二甲酰胺(PPA)的優(yōu)勢,機械性能超越PA66,尺寸穩(wěn)定,注塑成型簡便且表面光潔度高,尤其適用于潮濕環(huán)境下的汽車后視鏡、空氣制動部件、閥門及家具部件等。
2024年10月14日,巴斯夫推出了高性能PPA材料Ultramid? Advanced N3U41 G6,專為新一代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半導體設計。該材料添加了無鹵阻燃劑,展現出卓越的激光敏感性、高熱穩(wěn)定性、低吸水性和優(yōu)異的電氣性能,CTI值高達600,RTI值達150°C,滿足電動汽車、高速列車、智能制造及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等領域對高性能可靠電子元件的迫切需求。
2024年9月24日,巴斯夫攜手西門子發(fā)布了西門子SIRIUS 3RV2斷路器,該斷路器采用巴斯夫生物質平衡材料制造。制造過程中,Ultramid?聚酰胺(PA)及Ultradur?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在價值鏈起始階段使用了從回收有機肥料中獲得的生物甲烷替代化石原料,有效降低了產品的碳排放,展現了環(huán)保制造的創(chuàng)新實踐。
Ultramid? Expand憑借其卓越的輕質吸能特性,成功替代金屬材質,在大幅減輕重量的同時,展現出優(yōu)異的吸能效果,為新能源車實現了輕量化與安全性的雙重提升。它不僅適用于制造高性能的吸能塊,更是新能源車車身結構嵌件與加固部件的理想材料,為電動車市場提供了創(chuàng)新的輕量化與安全性能提升方案。
目前,Ultramid? Expand已在汽車領域實現了首個商業(yè)化應用,這一突破性成果體現在巴斯夫與奔馳VISION EQXX技術項目合作中。雙方攜手打造的吸能塊,憑借其出色的性能,在2024年SPE汽車獎的“賦能技術”類別中榮獲二等獎。
巴斯夫采用Ultramid B3WG12聚酰胺與鋁合金打造的鋁塑混合型橫梁解決方案,成功應用于電動車儀表板橫梁。該方案優(yōu)化了強度重量比、流動性和注塑穩(wěn)定性,相比傳統鋼管焊接方案減重40%,為電動車輕量化提供了創(chuàng)新路徑,提升了行駛里程和電池壽命。
巴斯夫與華為合作開發(fā)的智能眼鏡鏡腳,采用生物基聚酰胺Ultramid?,生物基含量高達39%,實現減重15%-20%,提升舒適性與耐用性。輕盈設計減少表面壓力點,防止滑落,相比上一代產品,為用戶帶來更佳的佩戴體驗。
巴斯夫與遠炬攜手推出的浮水太陽鏡,生物基含量高達30%,采用輕質且可持續(xù)的材料制成,易于著色。這款遠炬漂浮太陽鏡不僅體現了環(huán)保理念,還確保了佩戴的舒適性與時尚感。
Ultramid? LowPCF:2024年 10 月在歐洲推出,使用來自可再生能源的電力和低排放蒸汽生產,生產的可再生能源主要來自海上風電、生物甲烷等,對比行業(yè)標準可實現減排至少 30%。
Ultramid? ZeroPCF:同樣于2024年 10 月在歐洲推出,是業(yè)內首款實現凈零碳足跡的聚酰胺6 產品。通過使用基于質量平衡方法的可再生原材料,符合 ISCC PLUS 標準,可實現凈零排放。
loopamid?:2024年1月,巴斯夫推出100%由廢舊紡織品制成的PA6。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巴斯夫將廢棄聚酰胺6紡織品回收并轉化為全新、原始品質的合成纖維和材料,且可多次循環(huán)利用,其性能與原生聚酰胺無異,展現了循環(huán)經濟的新高度。
Rilsan? PA11因其極佳的柔韌性,耐沖擊性及低密度等特點,由其制成的冷卻管路更容易安裝在狹窄的空間中,可滿足復雜管路的各種需求,在對電池包內部零件進行高效熱管理的同時滿足安全性能,為熱管理系統提供可靠解決方案,適用于輸送散熱器和電池包之間的冷卻液。
TROGAMID? eCO Impact 75在生產過程中采用了質量平衡法,減少了30%的化石原料使用。該產品具有88%的高透明度、出色的化學穩(wěn)定性以及抗裂和耐斷裂性能,適用于多種應用場景,能夠滿足從防護眼鏡到電氣或機械外殼的多種需求。
贏創(chuàng)在Formnext 2024上推出了基于PA12的INFINAM? 6013 P和6014 P 3D打印粉末,采用沉淀工藝專為SLS設計,具有卓越流動性,可實現均質燒結。其核殼富含炭黑,確保顏料色彩均勻,減少表面磨損,提升抗紫外線和各向同性性能,適用于航空航天、汽車行業(yè)等高溫光照環(huán)境。
蘭蒂奇集團推出了一種100%機械回收聚酰胺汽車進氣歧管。在第二十二屆SPE汽車創(chuàng)新獎上,該進氣歧管產品獲獲得了塑料工程師協會(SPE)動力總成類的最著名獎項。
蘭蒂奇在Fakuma 2024展會上推出了基于生物的工程聚合物新產品,包括Radilon D(PA 610)和Radilon P(PA 56)等。這些產品主要由蓖麻籽油制成,具有出色的抗水解性和尺寸穩(wěn)定性。
蘭蒂奇集團在市場上首次推出了一款由特殊混合物制成的后搖臂,該產品是一種基于聚酰胺66和玻璃纖維增強的特殊混合物,與標準PA66相比,具有高強度和低濕度敏感性,能夠承受持續(xù)和強大的壓力。
2024年9月3日,Syensqo宣布,其與通用汽車合作研發(fā)的Amodel? PPA(聚鄰苯二甲酰胺)電池模塊結構,在2024年Altair Enlighten Award輕量化模塊類別中榮獲桂冠。該設計通過部件整合,省去了傳統電池模塊中的壓縮限制器、薄膜和涂層,實現了37%的減重與25%的成本節(jié)約。
Omnix? ECHO系列新品,含33-98%質量平衡再生材料(含再生纖維),源自消費后/工業(yè)后再生源,顯著降低碳足跡。其機械性能與流動性媲美PA6/PA66新料,適用于家電、消費品,如咖啡機、料理機、廚房電器、餐具及剃須刀架等。
Omnix? 1000 ECHO系列:質量平衡分配法生產,再生材料含量高達98%,可以將產品碳足跡(PCF)降低多達56%,是傳統聚酰胺樹脂的理想替代品。
Omnix? FC 6000 ECHO--HPPA系列(食品接觸認證):超越現有PA新料性能,包含業(yè)界首款經食品接觸認證的HPPA改性料,其再生材料含量為33%,可將產品碳足跡降低34%。
Omnix? 6000 ECHO--HPPA系列(非食品接觸):性能優(yōu)于聚酰胺PA6或PA66基材材料,質量平衡分配法生產,其再生材料含量高達83%,可將產品碳足跡降低45%。
宇部興產2024年推出環(huán)保品牌U-BE-INFINITY?,涵蓋生物基與可回收系列。該品牌助力碳中和,減排溫室氣體,推廣資源節(jié)約與再利用。產品含ISCC PLUS認證可持續(xù)己內酰胺、生物基尼龍、PCR/PIR機械回收尼龍及多次回收兼容劑母料尼龍,分別源自可持續(xù)資源、生物質材料及回收材料。
該系列產品包含尼龍6、尼龍66,尼龍12等基體,其中回收碳纖維的力學性能保留率大于90%,適用于汽車、體育等領域。
Envalior與意大利滑雪板固定器制造商Union Binding Company合作,推出由Durethan? Blue材料(尼龍)制成的可持續(xù)滑雪板固定器。Durethan? BLUE BKV315ZH2.0材料讓固定器核心部分具有較高的剛性和靈敏的反應,而框架部分則比傳統滑雪板底座更柔軟、更靈活,提供獨特的滑行體驗以及更大的左右自由式彈性。
恩驊力的Akulon? PA6和PA66材料解決方案,平衡機械強度、美觀性和成本,確保電動汽車充電槍插頭耐用。與阻燃聚酰胺比,Akulon?更耐破損,工作溫度范圍廣,適用于戶外,并且滿足快速充電插頭的防火、電氣安全標準,符合IEC 62196標準。
Zytel? XMP70G50是一種采用50%短玻璃纖維增強的PA66樹脂,專為注塑成型設計,為汽車行業(yè)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在23°C下,其拉伸強度達270 MPa,彈性模量為19,000 MPa(干燥成型),可替代電動汽車及內燃機汽車底盤和結構部件中的金屬。相比其他熱塑性塑料,它在耐用性和抗疲勞性上實現了顯著提升,同時保持優(yōu)異的機械強度和可加工性。
Zytel? HPN系列產品相較于傳統材料減重約30%,同時優(yōu)化環(huán)境足跡,提升介電性能,減薄厚度,并強化激光電鍍功能。其增強的流動性簡化了加工流程,豐富了設計多樣性。低密度與高模量的平衡特性確保了精密部件的尺寸穩(wěn)定性與高剛性,顯著提升智能手機、AR/VR設備及可穿戴設備的性能。
旭化成與意大利聚酰胺6(PA6)制造商Aquafil S.p.a.共同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旨在結合Aquafil的ECONYL?化學回收PA6與旭化成的纖維素納米纖維(CNF),開發(fā)一種新型3D打印材料。該CNF/ECONYL? PA6復合材料在3D打印中展現出卓越的成型性和強度,在汽車與航空領域的高性能應用中具有廣闊前景。
大會聚焦新能源汽車、電子電氣、無人機及人形機器人等新興應用領域的新需求與新方案,特設車企參觀交流活動(蔚來F2工廠),邀請產業(yè)鏈上下游國內外代表企業(yè)、大專家和終端用戶,分析尼龍行業(yè)的現狀與未來趨勢方向,探討全球宏觀動態(tài)對區(qū)域投資的影響,分享最新的尼龍技術與應用解決方案,對接終端用戶海量需求,共推尼龍新材料產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
合作媒體:高分子循環(huán)再利用、生物基能源與材料、蓋德化工、塑世界導航網、中國汽車材料網
終端用戶免費,每家企業(yè)限2位,超出人員收取基本餐費800元/位(終端包含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車、電子電氣、無人機、人形機器人、智能穿戴等企業(yè))。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公眾平臺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